總在滑手機後自責浪費時間,該怎麼辦?

今天想要來討論的,是我最近一直觀察到的日常情境。週末早上,我常常會很早醒來,但卻賴在床上滑手機很久。終於起床刷牙洗臉之後,到了沙發想著要開始做些什麼,結果又滑了手機,又滑了很久。

我滑手機時會看一些短影音,那些內容其實是快樂的、有趣的,有些也能吸收一些新知,但當我終於放下手機之後,內心卻常常湧現一種感覺:好像浪費了很多時間。

我會對自己說:「明明是放鬆也很可以啊!」但同時心裡還是會冒出一絲質疑與批判。我開始想:我到底要怎麼拿捏放鬆與成長之間的平衡?這樣滑手機到底是休息,還是逃避?

我開啟阿卡西紀錄探索的,就是聊聊這樣的狀態。

為什麼滑手機後總是伴隨內疚感?

一開頭,紀錄就開宗明義說道:

「關於前述的困擾是非常多人會有的狀態,也是這個世代才有的現象。 然而,「希望自己有用」——這個念頭,更是我們真正要聚焦的主題。

為什麼不敢放鬆呢?放鬆就沒有用嗎?每件事情都可以用『有用』、『沒有用』來區分嗎?是誰定義這是有用、這是無用的呢?

紀錄(說紀錄自己)一連串提出了許多提問並不是要給我帶來壓力,也沒有要我現在就立刻反思,這並不是帶有責備性的語言,而是讓我們引入一些邏輯的思考,使得我們能夠從單純「感覺沒有用」的這種情緒裡面跳脫出來,回歸到理性與平衡的視角,去看見我們拿了『有用」「沒用」的框架套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公平?是不是適合的、受用的?因此,這是一種平衡思路的一種方式,也是讓我們從一直在這個鑽牛角尖的過程中,跳脫出來的一個實用的方法。

滑手機背後,其實是一種對「要有用」的焦慮

「接下來,關於這個感覺——要成為有用的人,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去看待這個觀點。

首先,這樣的想法蘊含著兩個層面:第一,是你有著一顆願意為這個世界、為這個社會貢獻的心,所以我們希望成為對這個世界有用的人、有所用處的人、能帶來助益有所幫助的人。

雖然有時候我們會感受到自己是不是很沒用,但是在這個時候要特別記得去看見:當我們這麼想,其實是表示我們有一個奉獻的心,而有著這顆奉獻與服務的心,其實就是非常有用的了,因為善心以及服務他人的心,在這個世代之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不單單只是把每個人過得各自安好,而是我們還願意成為能夠服務他人的一份子。所以請千萬不要抹殺、抹滅自己的這顆真心。

當然,另一個層面,也請去看見,當我這樣子想的時候——希望自己成為有用的人——當我們帶著這個想法,是否也有帶著底層的一種內心深處的匱乏感呢?

現在,讀到這裡,邀請你稍微停頓一下,去將這個關於內心底層的匱乏感的探索邀請,代入你內心的真實的感受。去感受你現在的心裡感受如何?身體感受如何?情緒是怎麼樣的呢?有想起當你因為一直滑手機而不喜歡自己時,是因為有哪一部份的你渴望被看見呢?」

- - - 讓我們一起深呼吸三次,感受一下自己現在的一切 - - - 

「好的,如果剛才這段代入有觸動到你內心深處的某些感受時,你可以去好好地感受究竟是什麼要被看見?我的內心深處是什麼想在和我對話?請知曉到即使那是匱乏感,也非常值得珍惜。

關於匱乏,當我們去看見匱乏,光是看見它、承認它、允許它的這個過程,就是在為它注入能量。那個匱乏、那個凹洞,當我們『看見』的時候,我們就在為他注滿能量,這也是我們得以能不匱乏的開始。所以當我們看見了內在的匱乏感受,不要感到害怕,也不用感到羞恥,因為那是滋養的開始,而且這也是很有勇氣的一個行為舉動。

說到這邊,讓我們先停一下,消化一下。

不滑手機時刻上緊發條的人生,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此刻的你有什麼要說說的嗎?」紀錄詢問我。

我覺得我好像懂了,可是又覺得像是在頭腦層面上的理解,還沒有深入到我的內心,然後面臨一開始提到的滑手機責備自己的這個部分,「覺得怎麼不去再做其他更有幫助的事情」這個想法還是在,因此我希望可以扣回到這個情境一些。

紀錄邀請我說說我懂了的部分是指什麼呢?

我回答:我知道我的善、我知道我要服務他人的心、我也知道要照顧自己。 但我還是會緊抓著那個如果我不去做點有用的事,我就怎麼樣的這個教條。

紀錄問我:「那你就會怎麼樣呢?」

我覺得如果我不把時間好好利用去做些會帶來幫助的事,不管是幫助我自己、或者是吸收知識、幫助他人的事情,而是單純的一直看短影片感到快樂,但是就是短暫的,不是長期的話,我就會浪費時間,沒有去獲得我可以獲得的成長。那麼這樣子我可能可以達到的成就,或者是我的成長幅度就會變得緩慢。於是未來的我,譬如說一年後的我,或甚至就是此刻的我,就會批評早上滑手機的我。

紀錄說道:

所以你想讓自己一直保持在上緊發條的狀態嗎?因為有上緊發條,時時刻刻都保持學習、輸出、產出、有所貢獻,這是我想要的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會不會感覺人生很像是來『工作』的呢?

但如果我們平常又不希望自己一直處在工作的狀態,那我真的會想要讓我的人生時時刻刻都不停的在工作、工作、工作,學習、學習、學習,成長、成長、成長嗎?

成長只會發生在當我們一直吸收、學習、做有用的事情的時候才會成長嗎?有沒有可能在放鬆的時候、在玩樂的時候、在享受的時候、在無所事事的時候,我也同時在成長呢?這些也都是成長的一部分。」

關於滑手機的情緒與理性,都可以是中性的觀點

我回應:「我...覺得...我想一下,就是...我知道紀錄說的都很有道理。我也解釋不出什麼。就是可能只會說我知道了。」

紀錄接著說:

「來,讓我們放下理性、放下邏輯、也放下責備自己的心。我們剛才前面所有講的並不是一種指責,也沒有帶有批判。這是當我們在擴增我們的視野的時候、引入不同的視角的時候,可以單純的把它當作一個『還可以這樣想呀!』的解讀就可以了。

很多時候,觀點都是中性的,而我可以練習去區分,去感受『哦~原來還可以這樣想!嗯…但我現在的想法是怎麼樣呢?喔喔OK,我知道了,我收下了。OK!我先放著,我之後細細品味。OK,謝謝,我覺得這個觀點適用於我!好的。

也因此當我們在看待、在接受一些觀點的時候,可以試著去感受這個觀點,在此刻能不能服務於我?以及我對觀點是不是有一些來自因為我處在當下的情境而投射的情緒,使得我帶有想保護自己的心情,而在一個武裝起來的情境下去看待這些觀點?這將是一個非常深層的覺察。」

滑手機的時刻,其實也藏著靈魂的神聖意義

紀錄最後做了總結:

「我們今天兜了這麼一大圈來探索這個常見的主題,是因為在這個時代太多人被這些自我苛責的情緒給淹沒了,但是不必要。

今天引入這些理性的視角,如果有任何一個觀點能夠讓你有所感受,那麼請你進而把正在鑽牛角尖的自己溫柔的抱起來,放到一個理性的天秤上去看見自己是很棒的、是很值得被愛的。無論今天你做了什麼或是沒做什麼,那個天秤都不會因為你的做與不做而有所改變,這是紀錄真正想要傳達的。而那雙理性的手,就是具體落實在前面所引入的這些視角與提問。

所以啊,我經歷早上時間一直滑手機會覺得是在浪費時間,但是今天,此刻的我因為這個狀態而能夠開啟阿卡西紀錄討論,然後有了這些洞見、想法,正是我自己在親身經歷這些的一個過程。

所以啊,對自己溫柔一些。人生不會有白走的路,在時間的長流中來看,當下我們以為是沒有用的瞬間或是浪費生命的時刻,它在那個當下總是具有神聖的意義的。

也許是帶來快樂、也許是讓我們之後領悟一個道理、也許是那個當下就是需要放鬆、需要調節;也許因為經歷過那段時光,所以使得我們之後能夠跟別人分享我的體會;也許在滑短影音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宇宙傳來的訊息,那是非常有用的,那是非常有意義的;也許是讓我們看見我們的慣性;也許它是一個一塊麵包屑,讓我們去看見接下來要開展的事項、要覺察到的事情、要辨識到的模式;也許在那個氛圍狀態之下,最合適的共振頻率就是什麼都不做,就是讓頭腦、讓身體什麼都不做,但是身上的每個細胞都在感受這種什麼都不做的時刻,正是帶給他們的滋養。

所以最後也邀請大家去想一想,你真的想把人生活成工作嗎?想時時刻刻都上緊發條,不斷的運轉嗎?一直不斷的運轉不會過熱嗎?而造成停機嗎?

站在靈魂的觀點『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所謂的浪費時間。』我們愛你,你的靈魂也深深的愛著你,在每一個時刻陪伴著你。

謝謝你願意探索這個話題、這個狀態。謝謝你願意去經歷這個瘋狂滑手機的時刻而有所覺察。謝謝。」

後記:再一次的被溫柔提醒接納自己

解讀阿卡西紀錄到最後,我整個人從表面上的理解,到內在整個被觸動、被療癒、很感動🥹,感受到紀錄的溫柔引導,還有用更宏觀的視野把我從鑽牛角尖中拉出來,讓我不僅能看見自己的議題,也在過程中就能感受到我正經歷並解讀這個議題,並不只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透過寫成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看。

這篇在開啟紀錄當下就發覺解讀到的內容,和我過去解讀自己個人議題非常不一樣,但此時此刻我是非常明白,甚至在解讀完當下再到整理成文章重讀一遍,還是覺得阿卡西紀錄把內在那最根本的困惑給指了出來,我再次受到解惑而能接納自己。(對!寫文章的這個早晨我又在床上滑手機滑很久了😂但再次讀完的現在,覺得更能用不同觀點去釋放對自己的評判,而能看見因為滑手機過癮而甘願起床,再用事半功倍的方式展開一天的這個很棒的自己)

我發現,很多時候諸如滑手機後內疚的狀態,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一條通往更深理解自己的路。如果你也曾在某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行為後感到複雜的情緒,也許這正是靈魂在輕輕拍你肩膀,邀請你聽見更深的聲音。我與阿卡西紀錄一直都在,如果你願意,歡迎來探尋:「這背後,有什麼是我還沒發現的自己?」

這趟旅程,從來不為了改變誰,只是為了讓你更靠近你自己。

Claire

克萊兒・阿卡西紀錄主題式深度探索

👉造訪阿卡西紀錄完整介紹網頁
👉加入 LINE 官方預約解讀

  • 個人探索
    ✦ 事業發展(主業、副業、職場瓶頸、創業方向、職缺選擇等)
    ✦ 財富自由(改善收支狀態、挖掘金錢信念、如何提升財富能量等)
    ✦ 情感關係(感情模式的根源、單身狀態、靈魂伴侶、分手療癒等)
    ✦ 人際社交(親子關係、朋友、同事、與人連結的模式等)
    ✦ 家庭子女(原生家庭、子女相處、公婆關係、童年影響、家族模式等)
    ✦ 健康狀態(症狀深層的心理原因、作息習慣影響、飲食、環境等)
    ✦ 生涯方向(探索天賦使命、發揮方式、潛在優勢、靈魂藍圖、生日/年度指引等)
  • 萬物探索
    ✦ 寵物解讀(寵物的行為模式、過去經驗、彼此陪伴的課題等)
    ✦ 房子/空間(住所對你的影響、適合你的空間能量、買賣租房選址指引等)
    ✦ 品牌/職位(公司職位、個人品牌、事業經營方向、未來挑戰與機會等)
    ✦ 各式物品(晶礦、筆記本、娃娃、飾品、待售商品的故事與能量等)